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三百四十五章:实土都司(上)  (第2/5页)
乱後,由盛转衰,对草原的控制力越来越弱。    假如大唐一直强盛下去,草原上不至於会有後来的蒙古崛起。    然而,自有史以来,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永盛不衰的王朝。    五代十国中原混战了七十余年,给了草原游牧部落足够的时间发展壮大。    因此,夏原吉认为大明若要彻底杜绝来自草原的威胁,有且只有一条路可走,那就是对草原置以郡县,由朝廷派遣流官,进行直管。    再从大明本土迁移百姓前往草原,充实草原人口,同时加强对牧民的教化,积极施行汉化政策。    只需要两三代人的努力,就能把草原变成汉地。    可是夏原吉又提出了一系列现实问题。    草原太大了,置以郡县的话,得设置多少郡县?    又在何处修建城池?    假如从大明本土迁移百姓去草原定居,得迁去多少人口?    是数十万,还是上百万?    漠北、漠西许多地方冬季漫长又寒冷,就算强制迁过去数十乃至上百万的大明百姓,他们会不会因为无法适应漫长的寒冬而选择逃亡?    再有,迁去草原的百姓是像牧民那样放牧,还是开垦土地靠种田维持生计?    若是日後草原出现雪灾、旱灾,朝廷又该如何去赈灾?    其实夏原吉说来说去,本质上想表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