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《天子不能承认错误》的依据  (第7/8页)
    在刘彻之前的文帝、景帝时期,天下轻徭薄税,生民安乐,汉室的税率更是从高祖刘邦时的十五税一,一度被降到了三十税一的超低税率。    ——三十税一,就是百分之三点三,比现代储蓄利息还低一些,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。    但在刘彻继位之后,短短二十年间,经过整个文景之治积累下来的府库,便被武帝刘彻败了个一干二净。    这些钱,莫非都用在了对匈奴的征讨之上?    从史料来看,显然不是。    ——文景之治近七十年积攒下来,用于汉匈决战的老本,被武帝刘彻尽数用在了大兴土木、兴建宫阙,以及封禅、巡游、享乐之上。    而与匈奴决战的军费,则都以苛捐杂税的形式,全部压在了天下百姓的头上。    也正是因此,在卫、霍两位天之骄子相继离世之后,原本对北讨匈奴持有较高支持度的天下百姓,逐渐从‘闻战则喜’,转变成了‘闻战则恼’的态度,最终,为了继续维持对外征讨,武帝刘彻在得不到充足兵源的情况下,甚至不得已推出了‘武功勋’这样的补丁制度。    而武帝刘彻这么折腾大半辈子之后,之所以依旧成为了汉世宗孝武皇帝,而不是汉炀帝,主要就是以下两点原因。    一、相较于屡战屡败的杨广,武帝刘彻对匈奴的征讨,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。    二、刘彻的祖父,是刘恒。    甚至比起前一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